|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许丽霞,张华.媒介生态视域下媒介演化现象研究——论人、媒介技术的“浮士德”式交易[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5):25-31.
点击复制

媒介生态视域下媒介演化现象研究——论人、媒介技术的“浮士德”式交易()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9年05期
页码:
25-31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19-10-31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9)05-0025-07
作者:
许丽霞张华
许丽霞,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3; 张华,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3
Author(s):
-
关键词:
独立生存力 媒介技术 媒介生态 “浮士德”式交易
分类号:
G206.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章梳理了当下的媒介生态学研究主要涉及三视野:作为环境的媒介、作为物种的媒介以及媒介的生存环境,认为三者相契合三者相结合才能还原“生态”意义上的互动。进而基于媒介进化论,揭示了人与媒介技术的这场“浮士德”式交易序幕是如何拉开的,并认为越往后演化的人和媒介技术,其独立生存力越低,通过自我残化的方式不断发展其他的技能,以此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而弥补生存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互相依存,建立“共生关系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colari C A.(2012).Media Ecology:Exploring the Metaphor to Expand the Theory.Communication Theory,22(2):204-225.
[2]Cali D D.(2012).On Disciplining Media Ecology.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10(3):335-346.
[3]高存玲.作为物种的媒介:Media Ecology被湮没的一个维度[J].新闻界,2018(5).
[4]崔保国.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50.
[5]邵培仁.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6]宋晓舟,林大津.学术翻译与中国媒介环境学的发展——何道宽教授访谈录[J].国际新闻界,2016(9).
[7]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J].新闻大学,2001(4).
[8]常江,胡颖.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引导着文明的进步——媒介生态学的隐喻和想象[J].新闻界,2019(2).
[9]沈继睿.论国外媒介研究中的技术哲学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14(9).
[10]张勤.试论传统纸媒在媒介演化过程中的理性选择[J].传媒,2015(8).
[11]周旭.理解赛博空间:从媒介进化论到虚拟生存[J].学习与实践,2018(9).
[12]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0-288.
[13]单波,王冰.媒介即控制及其理论想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2).
[14][美]保罗·莱文森.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00-208.
[15]陈世华,陶杰夫.媒介即环境: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溯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
[16]M.Heidegger:Basic Writing,p295.edited by David Farrell Krell(London:Routledge,1988); The Translation is modified according to German edition,“Brief berden Humanismus”,in Wegmarken(Frankfurt am Main:Vittorio Klostermann,1976),Gesam tausgabe,vol.9,P.333.
[17][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0.
[18][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9-84.
[19]关琮严.去媒介化:媒介运作的符号学隐喻——“媒介即信息”的再思考[J].新闻界,2017(3).
[20]李红祥,胡道静.“媒介是人体扩张”的最早提出者[J].编辑之友,2015(9).
[21]何镇飚.“媒介即信息”还是“媒介即按摩”?——论“媒介即按摩”的由来和价值[J].新闻界,2006(1).
[22]Marshall Mc Luhan.(1964).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s.New York:Mc Graw Hill.
[23][美]凯瑟琳·海勒.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M].刘宇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46.
[24]鲍海波.媒介文化视域下的技术逻辑审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25]王华.从电子乐观主义到厄运预言者:刘易斯·芒福德的媒介技术思想及其学术影响[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陈佳沁.游戏陪玩师的赛博格化情感劳动与主体性疏离[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2):54.
[2]王 珺.视听新媒体的“数字吸引力”美学建构与传播[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5):52.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许丽霞,女,硕士研究生。张华,女,副教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