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韩德星.中国大陆舞台上的阿瑟·密勒戏剧演出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4):83-89.
 Han Dexing.Arthur Miller's Drama on the Stage of China Mainland[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4):83-89.
点击复制

中国大陆舞台上的阿瑟·密勒戏剧演出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9年04期
页码:
83-89
栏目:
影视艺术
出版日期:
2019-08-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rthur Miller's Drama on the Stage of China Mainland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9)04-0083-07
作者:
韩德星
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Han Dexing
关键词:
阿瑟·密勒 《萨勒姆的女巫》 《推销员之死》 社会剧
分类号:
J809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阿瑟·密勒是新时期以来最早被中国大陆广泛接受的美国剧作家,其剧作也最早被搬上大陆舞台,他本人随后来华导演戏剧,无疑加大了其影响力,但密勒剧作在中国的接受,呈现出明显的先热后冷的阶段性征候。从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至20世纪90年代完全被冷落,进入21世纪后又重新被“拾起”。文章发现,阿瑟·密勒的戏剧在当代中国大陆的演出史,映照出西方现实主义戏剧在华的接受现状,并与中国大陆自身戏剧的发展兴衰保持着同步关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凯瑟琳·休斯.当代美国剧作家[M].谢榕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55. [2]胡成元.萨勒姆的女巫(场记)[Z].上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馆藏.1981:64-65. [3]吴培远,胡成元.谈佐临导演的《萨勒姆的女巫》[J].外国戏剧,1982(2). [4]李健吾.致佐临——看上海人艺的《萨勒姆女巫》[N].人民日报,1981-10-22. [5]阿瑟·密勒.时移世变(自传选译)[J].梅绍武译.世界文学,1991(3). [6]罗伯特·阿·马丁.阿瑟·米勒论剧散文[M].陈瑞兰,杨淮生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79. [7]承言.撼人心灵的艺术——漫谈《萨勒姆的女巫》的创作与演出[J].上海戏剧,1981(5). [8]胡成元.情感交流使我们心灵相通——记美国友人与《萨勒姆的女巫》的演出[J].上海戏剧,1981(6). [9]银国春.《地狱之火》导演阐述[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4(1). [10]路海波.《地狱之火》观后手记[J].戏剧评论,1988(4). [11]何西来,丛小荷.置于灵魂拷问下的人性——国家话剧院演出《萨勒姆的女巫》观后[J].戏剧文学,2002(9). [12]韩德星.阿瑟·密勒在中国[J].戏剧艺术,2014(2). [13]王晓鹰.当绞索高悬头顶——《萨勒姆的女巫》导演阐述[A].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C].王晓鹰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220. [14]徐晓钟.走上绞刑架的胜利者——《萨勒姆的女巫》观后[J].中国戏剧,2002(7):23. [15]水晶.总有些问题超越生死——观话剧《萨勒姆的女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4-20. [16]王晓鹰.《萨勒姆的女巫》贵在何处?[N].中国文化报,2010-11-1. [17]刘淼.导演王晓鹰的诗意戏剧表达[N].中国文化报,2015-1-13. [18]半夏.一出素色的凡人悲剧——记话剧《萨勒姆的女巫》[J].上海戏剧,2006(12). [19]阿瑟·米勒.阿瑟·米勒手记——“推销员”在北京[M].汪小英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10. [20]英若诚.让思想“化”为人物的血肉——参加《推销员之死》演出的一点感受[J].戏剧报,1983(9). [21]王佐良.令人鼓舞的五月演出——《推销员之死》观后感[J].戏剧报,1983(6). [22]它山之石——《推销员之死》座谈会纪要[J].戏剧报.1983(7). [23]叶廷芳.《推销员之死》及其复排[N].北京日报,2012-4-1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新中国舞台上的外国戏剧演出研究”(16DB05)的前期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韩德星,男,副教授,文学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