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娟.西方记者非虚构写作中的中国城市书写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3):14-20.
 Li Juan.A Study of Chinese Urban Narration in Western Journalists'Non-fictional Writing[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3):14-20.
点击复制

西方记者非虚构写作中的中国城市书写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9年03期
页码:
14-20
栏目:
网络文化
出版日期:
2019-06-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 Study of Chinese Urban Narration in Western Journalists'Non-fictional Writing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9)03-0014-07
作者:
李娟
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Li Juan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城市书写 城市空间 城市记忆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城市不仅是媒介化的产物,还是交往的进行时,这要求我们对于城市传播的研究重返其文化起点与“交流”的本质。文章择取当代有代表性的西方记者的中国城市书写,分析其文本如何描述和建构当代中国的城市主题,在历史与当下的话语交织中呈现着丰富的城市光谱。作者试图将“城市形象”从媒体话语与理论统摄中解放出来,投向具体的故事与讲述,在对现实生活的呈现与尊重中,关注全球化时代共同的城市话题:对人的观察、理解与关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孙玮.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城市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2).
[2][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宋俊岭,李翔宁,周鸣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3][澳]斯科特·麦奎尔.媒体城市:媒体、建筑与都市空间[M].邵文实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
[4][美]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M].李雪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21.
[5][美]迈克尔·麦尔.再会,老北京[M].何雨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35.
[6][美]迈克尔·H.普罗瑟.文化对话[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6.
[7][英]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4.
[8][美]史明智.长乐路[M].王笑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21.
[9][美]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生活的意义——一种文化社会学的视角[M].周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10]李红涛.黄金十年的“十字路口”:《生产新闻》与新闻生产社会学的崛起[J].中国传媒报告,2013:4.
[11][荷兰]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2]黄悦.《纽约客》如何报道中国?“到内陆去,避免过于政治化”[EB/OL].www.thepaper.cn,2015-12-12.
[13][美]张彤禾.打工女孩[M].张坤,吴怡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27.
[14][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62.
[15][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5.
[16][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7][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3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跨文化传播视野下西方记者的中国城市形象建构研究”(2018N93)的成果。作者简介:李娟,女,副研究员,文学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