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田亦洲,普泽南.《冈仁波齐》:一种审美静观与文化想象[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3):83-88.
点击复制

《冈仁波齐》:一种审美静观与文化想象()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8年03期
页码:
83-88
栏目:
影视美学
出版日期:
2018-06-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8)03-0083-06
作者:
田亦洲普泽南
北京大学 艺术学院,北京,100871
Author(s):
-
关键词:
《冈仁波齐》 少数民族电影 审美静观 文化想象
分类号:
J905.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作为2017年最具影响力的国产电影之一,《冈仁波齐》取得的市场突破引人瞩目,其美学与文化上的价值和启示更不能忽略。在美学层面,该片实现了电影创作的一种审美静观,并具体呈现为距离感、仪式感的纪实性影像与反冲突、反高潮的纯客观叙事。在文化层面,该片承载了社会大众的一种文化想象,这既体现在对现实困境的精神修复,也反映于对社会阶层的身份想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冈仁波齐》不只作为一部电影作品,更加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德]瓦尔特·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A].[美]汉娜·阿伦特. 启迪:本雅明文选[C]. 张旭东,王斑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38-239.
[2]张杨. 通往冈仁波齐的路[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197.
[3][美]米尔希·埃利亚德. 神秘主义、巫术与文化风尚[M]. 宋立道,鲁奇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26.
[4]李彬. 中国式上路的旅途治愈与现实书写——中国新近公路电影探析[J]. 电影艺术. 2015(1).
[5]田亦洲. 新中国以来少数民族电影的视角范式及其多重模式景观[J]. 电影评介. 2017(13).
[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14.
[7]沈卫荣. 想象西藏:跨文化视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
[8]壹娱观察. 《冈仁波齐》的成功:站在“朝阳区三十万仁波切”的肩膀上[EB/OL].https://www.huxiu.com/article/203734.html,2017-07-08.
[9][美]马克·波斯特. 第二媒介时代[M]. 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4.
[10][法]让·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田亦洲,男,博士后。普泽南,男,博士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