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施旭,谢秀婷.探索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3):19-25.
点击复制

探索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8年03期
页码:
19-25
栏目:
媒介与社会
出版日期:
2018-06-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8)03-0019-07
作者:
施旭谢秀婷
施旭,杭州师范大学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浙江 杭州,311121;谢秀婷,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
Author(s):
-
关键词:
话语 话语体系 文化 国家安全 交际方略 交际体制 智库
分类号:
H0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长期以来,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国家安全话语及话语体系,都是国家安全研究领域里的薄弱环节。在大国博弈、“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利益延伸的语境下,中国的国家安全话语(体系)问题,更值得研究: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国家安全话语体系?该体系有怎样的形式和内容?其效力如何?国家安全话语(体系)“软实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可以构成、阐释、指导、强化、维系、监察、调节国家安全实践。作为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研究的基础,文章将提出一个全面系统的“话语”和“话语体系”概念,并揭示话语体系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勾画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的分析框架,另外还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的学术和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uzan,B.,Weever,O.& de Wilde,J.(1998).Security: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Boulder:Lynne Rienner.
[2]刘永涛.话语作为(不)安全实践:语言、理论和“邪恶轴心”世界[J].经济与政治,2008(5).
[3]余潇枫,谢贵平.“选择性”再建构:安全化理论的新拓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9).
[4]Shi-xu.(2015).China's national defence in global security discourse:A cultural-rhetorical approach to military scholarship.Third World Quarterly,36(11):2044-2058.
[5]Stritzel,H.(2007).Towards a theory of securitization:Copenhagen and beyond.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13(3):357-383.
[6]艾喜荣.话语操控与安全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国际安全研究,2017(3).
[7]黄忠.论十八大后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J].社会科学,2017(8).
[8]施旭,郭海婷.学术话语与国家安全——西方安全研究是如何制造“中国威胁论”的[J].学术界,2017(5).
[9]魏志江.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共享安全”的理论渊源[J].国际安全研究,2014(3).
[10]Zhang,J.(2012).China's defense white papers:A critical appraisal.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1(77).
[11]施旭.国防话语的较量——中美军事战略的文化话语研究[J].外语研究,2016(1).
[12]陈汝东.论国家话语体系的建构[J].江淮论坛,2015(2).
[13]郭湛,桑明旭.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兼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
[14]邱柏生.试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话语体系支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15]杨鲜兰.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点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16]唐海江,陈佳丽.话语体系:概念解析与中国命题之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7).
[17]李明.突发事件治理话语体系变迁与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7(8).
[18]杨晨曦.建构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方向与路径[J].科教文汇,2016(36).
[19]Shi-xu.(2014).Chinese discourse studies.Basingstoke,England:Palgrave Macmillan.
[20]施旭.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1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范志忠,杨依杭.《人再囧途之泰囧》——囧式话语的元素解读[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3):75.
[2]谢元森.公共能量场中政务微博的话语外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1):22.
[3]张针铭 刘良模.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话语体系重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109.
 Zhang Zhenming & Liu Liangmo.Utterance System Reform of College Politics Educator in Social Network Period[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3):109.
[4]钱毓芳,殷志平.习近平话语创新实践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36.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施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美国家安全话语体系比较研究”(17AZD039)、2016年梁晓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防与军队改革视野下的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究”(16ZDA210)阶段性成果,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智库成果。
作者简介:施旭,男,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谢秀婷,女,硕士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