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邓良.拟像织体中的“格里尔逊幽灵”——电视纪录片《国家记忆》(第一季)影像体系的认识论考察[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1):58-63.
 Deng Liang.The “Ghost of Grierson” in the Texture of Simulacra: On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TV Documentary National Memory[J].FUTURE COMMUNICATION,2018,(01):58-63.
点击复制

拟像织体中的“格里尔逊幽灵”——电视纪录片《国家记忆》(第一季)影像体系的认识论考察()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8年01期
页码:
58-63
栏目:
影视思维
出版日期:
2018-0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he “Ghost of Grierson” in the Texture of Simulacra: On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TV Documentary National Memory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8)01-0058-06
作者:
邓良
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225100
Author(s):
Deng Liang
关键词:
拟像 真实性 格里尔逊 认识论
分类号:
J95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电视纪录片《国家记忆》第一季中运用的拟像手段,体现了近年来同类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这些拟像手段加深了纪录片创作与解读中的一个传统焦虑——“创造性处理”与“真实”之间的紧张。《国家记忆》在因应这一焦虑上,出现了一些创新性操作。但这些与历史有关的创新性影像,因无法突破拟像的认识论框架,而与“历史本真”的关系始终若存若亡。同时,也因为这些拟像实践的充分展开,《国家记忆》在影像体系与受众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从而将难以解决的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抛给了芸芸受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英]布莱恩·温斯顿.纪录片:历史与理论[M].王迟,李莉,项冶译.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1.
[2][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修订本)[M].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16:21.
[3][德]瓦尔特·本雅明.启迪:本雅明文选[M].张旭东,王斑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235.
[4][法]罗兰·巴尔特.明室:摄影札记[M].赵克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6.
[5]王迟等.记录与方法(第一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27.
[6]胡智锋,江逐浪.“真相”与“造像”——电视真实再现探索[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2.
[7][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68.
[8][法]让·鲍德里亚.仿真与拟像[A].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萨义德[C].马海良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29.
[9][美]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73.
[10][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陌生化与中国戏剧[M].张黎,丁扬忠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吴丽颖.论新技术语境下中国电影声音创作方法 ——以影片《归来》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1):77.
[2]陈可红.试论中国美术电影的三种人称叙述人形式[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2):108.
[3]张 恒,姚 争.真实、现世与自为:媒体泛化语境下纪录片的特质问题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4):61.
 Zhang Heng & Yao Zheng.Reality, Life and Self-reliance: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cumentary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Generaliz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20,(01):61.
[4]赵艳明,张 雨.智能媒介景观:美国主题公园的传播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6):68.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邓良,男,讲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