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崔波,许欣雅.《时务报》纷争的另一种理解: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1):133-141.
 Cui Bo & Xu Xinya.An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Pro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Knowledg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7,(01):133-141.
点击复制

《时务报》纷争的另一种理解:地方性知识的视角()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7年01期
页码:
133-141
栏目:
历史研究
出版日期:
2017-0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n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Pro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Knowledge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7)01-0133-09
作者:
崔波许欣雅
崔波,浙江传媒学院 数字出版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18;许欣雅,金华快服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12
Author(s):
Cui Bo & Xu Xinya
关键词:
汪康年 地方性知识 《时务报》
分类号:
G219.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晚清时期的中国报业是应中西方两种地方性知识冲突融合而产生的,其发展则是由国内各种地方性知识形成合力推动的。作为清末报人代表的汪康年,其办刊才华的显示,与近代影响报业的地方性知识高度相关。文章以《时务报》汪康年与梁启超的纷争为个案,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揭示了一个成功的报人对其办报空间的运作,既要有接受西方带来的新媒体环境的挑战能力,还要具有自如运作各种地方性知识权力的筹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廖梅.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8.
[2]康有为.康有为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05-206.
[3]黄旦,詹佳如.同人、帮派与中国同人报——《时务报》纷争的报刊史意义[J].学术月刊,2009(4):139-148.
[4]高拜石.新编古春风楼琐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24.
[5]上海图书馆.汪康年师友书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51.
[6]陈庆年.戊戌己亥见闻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16.
[7]克利福德·格尔茨.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5.
[8]王邵励.“地方性知识”何以可能——对格尔茨阐释人类学之认识论的分析[J].思想战线,2008(1):1-5.
[9]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12):36-44.
[10]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A].康有为.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C].台北:台北宏业书局有限公司,1987:附录页.
[11]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99:282.
[12][美]艾尔曼(Benjamin A.Elman).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M].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8.
[13]汪诒年.汪穰卿先生传记[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67.
[14]汪怡年.汪穰卿笔记(卷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37.
[15]许莹.办报干政的另一种探索——汪康年报刊思想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30.
[16]汪康年.新开时务报馆告白[N].申报,1896(6).
[17]陈一容.古城贞吉与《时务报》“东文报译”论略[J].历史研究,2010(1):99-115.
[18]李济琛.戊戌百年祭[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500.
[19]谢维扬,房鑫亮.王国维全集(书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
[20]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集外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48.
[2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2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崔波,女,教授,法学博士。许欣雅,女,编辑。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