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林晓华 邱艳萍.文学传媒的“媒化”运行机制研究——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6):69-72.
点击复制

文学传媒的“媒化”运行机制研究——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6年06期
页码:
69-72
栏目:
媒介与社会
出版日期:
2016-1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6)06-0069-04
作者:
林晓华 邱艳萍
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Author(s):
-
关键词:
文学传媒 《大公报·文艺副刊》 “媒化”机制研究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分类号:
G219.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生产、传播、接受过程中,以报纸文艺副刊为主体的文学传媒起着重要作用。现代文学作品在进入报刊发表阶段之后,必然要经历“媒化”进程。文章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公报》的媒介定位与受众策略对于《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潜在规制,进而分析《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在保持较高文学水准的同时,如何运用媒介营销策略来调节和配置文学资源,并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曹聚仁.文坛五十年[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2.
[2]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体制问题[J].文学评论,2003(3):93.
[3][美]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A].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29.
[4]黄发有.文学期刊与当代文学环境[J].天津社会科学,2014(5):98.
[5]朱丽.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2013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重大项目培育项目“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深层模式探究与理论体系的建构”(13SZD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晓华,男,新闻学博士,副教授。 邱艳萍,女,文学博士,副教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