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书艳.建筑文化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廊的空间情态与唐诗的审美意蕴[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2):138-144.
 Wang Shuyan.The Poetic Beauty in the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Vision——The Corridor Space and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Tang Poetry[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2):138-144.
点击复制

建筑文化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廊的空间情态与唐诗的审美意蕴()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6年02期
页码:
138-144
栏目:
国学论坛
出版日期:
2016-04-1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he Poetic Beauty in the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Vision ——The Corridor Space and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Tang Poetry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6)02-0138-07
作者:
王书艳
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Wang Shuyan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唐诗 审美 境界
分类号:
TV-85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作为唐代庭院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廊不仅为唐代文人提供了日常休闲的生活空间,更成为唐诗创作的诗意情境。廊以其曲折的形态受到文人青睐,逐渐成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诗歌意象,对静谧的诗歌意境具有营造之功,增强了唐诗的艺术审美。唐诗的艺术创造又进一步丰富、深化着廊的审美内涵,使其成为诗意化的园林景观,并由此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与意境营造。建筑艺术与唐代诗歌互相影响、互相交流,正是在这种交流互动中,诗人的创作情感日益细腻,诗歌的审美文化日趋丰富,呈现出多元的审美形态和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葛承雍.华夏文化的丰碑——唐都建筑风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13.
[2]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635.
[3]赵声良.敦煌艺术十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9.
[4]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812.
[5]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96.
[6]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03.
[7]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2092.
[8]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20.
[9]韩经太.心灵现实的艺术透视——中国文人心态与古典诗歌艺术[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143.
[10]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45.
[11]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4:1502.
[12]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M].合肥:黄山书社,2009:765.
[13]赵玉生,王法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廊[J].山西建筑,2001(3):7.
[14]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4.
[15]仇占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986.
[16]叶燮.原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61.
[17]沈福煦.明月挂南楼,小廊回合曲栏斜——建筑空间情态新论[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9(4):78.
[18]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334.
[19]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41989.
[20]计成,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91.
[21]宗白华.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107.
[22]范濂.云间据目抄[M].奉贤褚氏重刊铅印本,1938:6.
[23]钱泳,张伟.履园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1979:531.
[24]许承祖.西湖渔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97.
[25]陈从周.说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11.
[26]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3.
[27]沈复.浮生六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
[28]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0:42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王书艳,女,讲师,文学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