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聂欣如.纪录片概论(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55.
[2][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M].张德魁,冷铁铮,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24.
[3][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294.
[4][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下)[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89.
[5]聂欣如.什么是动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1.
[6][法]塞巴斯蒂安·德尼斯.动画电影[M].谢秀娟,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4.
[7][美]雷迅马.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科学与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M].牛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22.
[8][美]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M].孟庆龙,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序言4.
[9][英]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第2版)[M].王杰,傅德根,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6.
[10][英]J.L.奥斯汀.完成行为式表述[A].杨音莱,译.[美]A.P.马蒂尼奇编.语言哲学[C].牟博,杨音莱,韩林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09-228.
[11][法]阿兰·巴迪欧.世纪[M].蓝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56.
[12][德]埃尔文·莱塞.合法的手段——纪录电影与历史[A].聂欣如,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69-575.
[13][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M].林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794.
[14][美]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第2版)[M].陈犀禾,刘宇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67.
[15][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46.
[16][德]扬·阿斯曼.宗教与文化记忆[M].黄亚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07.
[17][美]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M].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54.
[18]唐俊.直接与间接:关于纪录片“索引性”的争议与思考[J].电影艺术,2023(2):114-121.
[19]黄民兴主编.阿富汗问题的历史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64.
[20][美]克雷格·惠特洛克.阿富汗文件[M].陈小迁,张文斗,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135.
[21][英]乔拉姆·T.布林克.动画处理创伤——采访《与巴什尔跳华尔兹》艺术总监波隆斯基[A].王迟,译.王迟、刘广宇编.动画纪录片理论选读[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4:171-178.
[1]方明星.对动画“配音”观念的反动——迪斯尼动画声音范式解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4):62.
[2]苏东晓,蒋平.论动画形象塑造的“变像性”[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5):83.
Su Dongxiao& Jiang Ping.On the “Transfiguration”of Image-Building in Anim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17,(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