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周小雯,骆正林.“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与中国国际传播的空间拓展[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5,(01):15-25.
 ZHOU Xiao-wen & LUO Zheng-lin.The Diplomatic Concept of “Amity,Sincerity,Mutual Benefit and Inclusiveness” and the Space Expans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25,(01):15-25.
点击复制

“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与中国国际传播的空间拓展()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5年01期
页码:
15-25
栏目:
国际传播
出版日期:
2025-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he Diplomatic Concept of “Amity,Sincerity,Mutual Benefit and Inclusiveness” and the Space Expans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5)01-0015-11
作者:
周小雯12骆正林3
(1.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2.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1172; 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Author(s):
ZHOU Xiao-wen & LUO Zheng-lin
关键词:
“亲诚惠容” 周边传播 国际传播 空间拓展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国际传播是促进公共外交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格局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国际传播面临诸多挑战,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开拓周边外交时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理念,该理念不仅是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理念,也为中国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源泉。研究从近年中国国际传播实践出发,探究了“亲诚惠容”对周边传播的战略意义和对国际传播的空间拓展。认为“亲诚惠容”理念稳固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成果,在耦合机制、网络节点、主体符号、建设性力量等方面拓宽了中国的国际传播空间,促进了中国主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52.
[2][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M].陈高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45.
[4][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1.
[5]陈建洪.论美国霸权秩序理论的两种版本[J].当代中国与世界,2022(3):104.
[6][德]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对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的批判[M].红那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4.
[7]阎学通.数字时代的中美战略竞争[J].世界政治研究,2019(2):40-41.
[8]李武林,谭鑫田.西方哲学史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91-93.
[9]曹卫东,张广海.文化与文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7.
[10]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19.
[11]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90-793.
[12]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微信圈层场域中社交结构与关系格局的变迁与重组[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38-40.
[13]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65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规划司.中国外交(2015)[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25.
[15]环球网.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合作抗疫中发扬光大[R/OL]..https://www.sohu.com/a/416886684_162522
[16]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00-101.
[17]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101.
[18]李华锋.论中国外交观的传统文化渊源[J].东疆学刊,2004(1):101.
[19]人民日报.中国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R/OL].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10/ content_6978504.htm
[20]王庆林,亢升.文明核心国家在东亚秩序重构中的价值——道义现实主义在东亚[J].国别和区域研究,2019(1):97.
[21]周敏,郅慧.理解“韧性”: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现实取向,要素耦合与逻辑理路[J].中国编辑, 2024(6):55.
[22]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亲诚惠容[R/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7/0906/c413700-29519658.html
[23]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58.
[24][美]盖伊·塔克曼.做新闻:现实的社会建构[M].李红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56.
[25]陈拯.“话语势能”构建与国际话语塑造[J].中国社会科学, 2023(12):165.
[26]宋奇,李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社会组织的国际公共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12):58-60.
[27]胡勇.中国元首外交的兴起——一种国内政治的考察[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8).43-44.
[28]外交部官网.王毅:元首外交铸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丰碑[R/OL].https://www.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xws_674681/xgxw_674683/202401/t20240109_11220454.shtml
[29]曾持.反思交流的幽灵困境——论彼得斯的《对空言说》[J].当代传播,2021(2):25.
[30]张文娟.具身传播研究:一种作为观念的元范式变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80-89.
[31]James, P.(2013).New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21 century:A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cy and practice.New York:Routledge.
[32]冯莉,丁柏铨.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2):4.
[33]王沛楠.政策,情感与技术话语:2024年国际传播的热点议题与研究方向前瞻[J].对外传播, 2024(1):36-37.
[34]许向东,丁兆钰.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建构及其国际传播[J].对外传播, 2023(9):9-12.
[35]参考消息.德国汉学家揭露:西方媒体抹黑中国有哪些套路[R/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948187393647467&wfr=spider&for=p
[36]杨奇光,常江.搭建中国国际话语平台的民间力量及其实践路径[J].对外传播,2017(5):8.
[37]高仓健,梁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价值与推进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周小雯,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骆正林,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