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武装.空间对正义的介入和生产——西方哲学的空间发声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批判[J].浙江社会科学,2018(12):86-92.
[2]江凌.城市文化空间的身体消费:以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57-66.
[3]张华.空间媒介再造城市意象:第三空间视野下的报刊亭[J].现代出版,2023(3):104-113.
[4]卞冬磊.超越虚拟:否思传播研究中的“空间”概念[J].新闻大学,2023(7):71-85+120.
[5]中演协.十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20.05亿[EB/OL].https://news.cctv.com/2023/10/07/ARTIkfmQcqzOR5YobkhzbxrI231007.shtml.
[6][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58-59.
[7][美]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陆扬,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4.
[8]吴蓉娟.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纪念性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3.
[9]於红梅,潘忠党,陈意如.探寻第三场所:一个空间可供性的视角[J].新闻记者,2023(7):45-64.
[10]王海峰.共谋的“在场”:媒体话语与城市边缘空间的生产实践[J].新闻界,2019(4):85-92.
[11]胡翼青,张婧妍.作为媒介的城市:城市传播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基于物质性的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44-157+172.
[12]翟晶.边缘世界——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13]喻国明,苏健威.新型趣缘关系:理解未来社会组织协同的关键视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03-110.
[14][美]雪莉·特克尔.重拾交谈:走出永远在线的孤独[M].王晋,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44.
[15]李雅琪.游动的“媒介”:游泳运动场域中女性身体的转译及传播实践(1927—1937)[J].未来传播,2023(5):90-98.
[16]牟怡,官奕聪.人机传播中社交线索的使用与效应探析[J].全球传媒学刊,2023(5):71-87.
[17]程红,林娜.“死信处”:关于微信“朋友圈”人际交流问题的研究[J].今传媒,2018(6):38-41.
[18]孙玮.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J].新闻大学,2012(2):41-47.
[19]许同文.“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J].新闻记者,2018(6):12-18.
[20]唐正东.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一种批判性的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16(1):39-46+92.
[21][法]鲍德里亚·让.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2.
[22]李静.第三空间建构:新新媒介语境下文化间传播范式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2(5):50-52+57.
[23]张淳.从理性公众到情感公众:数字时代公共领域的理论嬗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0.
[2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8.
[25]Gaver,W.W.(1996).Situating action II: Affordances forinteraction:The socialis material for design.Ecologicalpsychology,8(2):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