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48.
[2][美]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第三版)[M].王迟,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0:32.
[3][美]乔纳森·罗森克兰茨.动画纪录片的一种理论阐述[J].程玉红,孙红云,译.世界电影,2015(1):170-180.
[4][美]保罗·沃德.动画现实:动画电影、纪录片和现实主义[J].李淑娟,译.世界电影,2014(1):177-192.
[5][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30.
[6][美]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M].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54.
[7]张留华.皮尔士哲学的逻辑面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88.
[8][法]吉尔·德勒兹.斯宾诺莎与表现问题[M].龚重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38.
[9][美]Richard M.Barsam.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M].王亚维,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6:142.
[10][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M].张德魁,冷铁铮,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242-243.
[11][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电影与新心理学[M].方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9.
[12]唐俊.直接与间接:关于纪录片“索引性”的争议与思考[J].电影艺术,2023(2):114-121.
[13][美]尼雅·埃尔利希.“乔装”的动画纪录片[M].徐亚萍,孙红云,译.世界电影,2015(1):181-192.
[14][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294.
[1]陈一.中国纪录片美学变化的背后——一个批判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1):45.
[2]吴保和,史晓峰.没有神明的圣殿——简谈当代西方宗教纪录片[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5):96.
[3]王伟平.对纪录片解说词的批判话语分析—— 以德国纪录片《知识就是力量——中国新精英》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5):25.
[4]王华.社会现实与纪录影像的艺术再现——论纪录片的美学底线与底线美学[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52.
[5]沙向明.碎片化叙事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的兴起——《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节》的文本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4):94.
[6]王福来,倪祥保.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回顾与检视[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6):72.
[7]余权.商业化视角下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探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6):101.
[8]聂欣如.关于“先锋纪录片”的四个问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5):89.
Nie Xinru.Four Questions for Vanguard Documentary[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3):89.
[9]张 恒,姚 争.真实、现世与自为:媒体泛化语境下纪录片的特质问题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4):61.
Zhang Heng & Yao Zheng.Reality, Life and Self-reliance: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cumentary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Generaliz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20,(03):61.
[10]聂欣如.关于尼科尔斯纪录片理论的几个问题——基于《纪录片导论》三个版本的研读[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