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曾培伦,张 雨.作为“实践”的融合:后SSK视阈下的中国媒体融合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3):15-24.
 ZENG Pei-lun & ZHANG Yu.Convergence as “Practice”: Media Convergence Research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 SSK[J].FUTURE COMMUNICATION,2024,(03):15-24.
点击复制

作为“实践”的融合:后SSK视阈下的中国媒体融合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4年03期
页码:
15-24
栏目:
智能传播
出版日期:
2024-06-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Convergence as “Practice”: Media Convergence Research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 SSK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4)03-0015-10
作者:
曾培伦张 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 200433)
Author(s):
ZENG Pei-lun & ZHANG Yu
关键词:
中国媒体融合 后SSK 实践
分类号:
G206.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媒体融合是我国顶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工程,也是近年我国新闻传播界关注的重大热点议题。文章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媒体融合概念为起点,从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后SSK)的理论视角对“融媒十年”的知识生产进行分析。我国近十年的媒体融合研究除了对顶层政策设计进行充分的理论阐释之外,更是一种政府、学界和业界共同参与的“实践”过程,通过结成的知识生产行动者网络,共同完成对西方舶来概念的改造,促成中国媒体融合内涵的确立与拓展,并推动向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转向,逐渐厘定“中国媒体融合”这一地方性知识的独特范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栾轶玫.从市场竞合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之语境变迁[J].编辑之友,2021(5):13-25.
[3]王菲,樊向宇.回顾与反思:中国媒体融合研究十五年(2005—2019)[J].当代传播,2020(5):10-14+21.
[4]田维钢,温莫寒.媒介化与结构化: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的知识演进(1999—2022)[J].当代传播,2023(2):17-22+28.
[5]崔保国.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J].当代传播,1999(6):23-25+33.
[6]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9):74-76.
[7]黄旦,李暄.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J].现代传播,2016(1):13-20.
[8]陈国权.一字之差 立意有别[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8-30(5).
[9]曾培伦.熊彼特创新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媒介融合路径危机[J].新闻大学,2017(1):110-115+144.
[10]戴利朝,张晨.县级融媒体研究的知识地图与学术路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3(2):129-141.
[11]董天策,陈彦蓉.县级融媒体的知识生产:基于文献计量的知识社会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5):43-50+94.
[12][美]安德鲁·皮克林.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M].柯文,伊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
[13]蔡仲,郑玮.从“社会建构”到“科学实践”[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4):53-55+109+111.
[14][法]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M].刘鹏,安涅思,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
[15]姜红,印心悦.作为“实践”的新闻——一个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21(8):41-53.
[16]姜华,张涛甫.传播结构变动中的新闻业及其未来走向[J].中国社会科学,2021(8):185-203+208.
[17]Ytreberg, E.(2011).Convergence:Essentially confused? New Media & Society, 13(3): 502-508.
[18]Gordon, R.(2003).Convergence defined, In Kawamato,K.(eds.).Digital journalism: 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nalism.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57-73.
[19][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刘君,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
[20][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0.
[21]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046441178568258&wfr=spider&for=pc,2019-10-22.
[22]陈昌凤,杨依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党管媒体原则——中国媒体融合政策之形成与体系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1):26-33.
[23]张涛甫,赵静.媒体融合的政治逻辑——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11):69-83+127-128.
[24]尹连根,刘晓燕.“姿态性融合”:中国报业转型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99-112+12.
[25]周逵.反向融合:中国大陆媒体融合逻辑的另一种诠释[J].新闻记者,2019(3):45-51.
[26]刘蒙之,刘战伟,李嫒嫒.双向融合 殊途同归——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媒体的主流化[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17-28.
[27]尹连根.博弈性融合——政务微信传播实践的场域视角[J].国际新闻界,2020(2):100-120.
[28]曾培伦,毛天婵.技术装置“多棱镜”:国家治理视阈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J].新闻记者,2020(6):3-13.
[29]陈悦,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3.
[30]高金萍,李庆豪.近30年来海外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之嬗变——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2022(4):2-14.
[31]黄楚新,许可.2021传媒业:破局突围 智慧发展[J].中国报业,2021(9):50-51.
[32]辜晓进.坦帕模式的失败与融媒分享困境[J].新闻与写作,2018(11):34-40.
[33]周建青.对“媒介融合”的质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0-74.
[34]陈国权.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融合论”质疑[J].新闻记者,2010(3):22-25.
[35]邓建国.媒介融合:受众注意力分化的解决之道——兼与“反媒介融合论”商榷[J].新闻记者,2010(9):56-60.
[36]翟光勇.迷思与批判:媒介融合热背后的冷思考[J].编辑之友,2016(9):53-56+74.
[37]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新闻记者,2014(8):16-20.
[38]彭增军.媒体融合为什么成了夹生饭[J].新闻记者,2016(12):26-29.
[39]李佩钰的倔强:反感讨论新旧媒体融合,幸亏没做互联网[EB/OL].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41024/085520630737.shtml,2014-10-24.
[40]喻国明,姚飞.媒体融合:媒体转型的一场革命[J].青年记者,2014(24):26-28.
[41]郭全中.传媒业转型的实践与途径[J].今传媒,2015(8):136-149.
[42]杨丹,蒋小康,周媛晖.媒体融合十年:从“深融”到“真转”——关于省级报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传媒,2023(16):13-15.
[43]丁柏铨.简论新中国70年来新闻理论研究主题的演变[J].新闻大学,2019(10):26-45+124.
[44]温静,陈浩洲.专访叶蓁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设的台前幕后[J].电视指南,2018(11):16-21.
[45]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N].人民日报,2017-1-12.
[46]陈国权.中国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报告[J].新闻记者,2018(1):50-62.
[47]何炜.“中央厨房”——探索融合新闻生产新模式[J].新闻战线,2016(17):68-69.
[48]曾培伦,朱春阳.“如何来用”到“用来如何”:中央厨房的“载体化”实践改造面向[J].新闻界,2018(8):10-17+29.
[49]杨志,魏姝.政府考察学习如何影响政策扩散?——以县级融媒体中心政策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20(5):160-180.
[50]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一年间,“长兴模式”取得哪些新进展?[EB/OL].https://www.sohu.com/a/335600197_181884,2019-08-22.
[51]崔忠芳.长兴十年,从全媒体、融媒体走向智媒体——专访长兴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王晓伟[J].中国广播影视,2021(17):64-69.
[52]朱春阳,刘心怡,杨海.如何塑造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与现代传播体系?[J].新闻大学,2014(6):9-15.
[53]张昱辰.从机构融合迈向社会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路径再思考[J].中国出版,2019(16):10-13.
[54]王晓伟.新融合 新技术 新打法 新路径——长兴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再探索[J].中国记者,2023(8):49-52.
[55]姜军.以系统思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J].中国记者,2023(8):64-67.
[56]周怡靓,曾培伦,张雨.新冠疫情期间区级融媒体中心的治理效能与优化路径——以上海16个区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闻春秋,2022(6):73-82.
[57]朱春阳,刘波洋.媒体融合的中国进路:基于政策视角的系统性考察(2014-2023年)[J].新闻与写作,2023(11):12-23.
[58]欧阳芸,朱红文,廖正涛.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5(2):57-5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媒体集团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23BXW02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国新闻业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创新研究”(22AXW002)。
作者简介:曾培伦,男,讲师,博士; 张雨,女,博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