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哲宏.认知科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
[2] 李茂华,欧阳宏生.接受主体的认知传播机制考察[J].现代传播,2017(11):18-23.
[3]林之达.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论纲[A].传播·社会·发展——全国第四次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103-106.
[4][美]E.Bruce Goldstein.认知心理学 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M].张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4.
[5]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8.
[6]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7.
[7]李恒威,肖家燕.认知的具身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1):29-34.
[8]刘大椿.分殊科学哲学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209.
[9][美]葛詹尼加.认知神经科学 关于心智的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68.
[10]方圆.“脑内世界模型”: 脑科学基础上的“意识” 问题哲学解说[J].华侨大学学报,2018(5):22-30.
[1]宋嘉伟.创伤记忆的视觉招魂技术——当代亚洲纪录片中的三种记忆表征模式[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5):50.
Song Jiawei.The Art of Visual Evoc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Three Types of Memory
Representation in Contemporary Asian Documentarie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