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高亚林,陈吉德.学术性影评媒体化场域:流变、困境及突围路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1):112-117.
点击复制

学术性影评媒体化场域:流变、困境及突围路径()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2年01期
页码:
112-117
栏目:
影视艺术
出版日期:
2022-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2)01-0112-06
作者:
高亚林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Author(s):
-
关键词:
媒体化场域 学术性影评 困境 突围路径
分类号:
J905.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学术性影评作为电影评论的话语标识,考察其场域流变可窥见相关主体对批评话语权力、影评文化资本的争斗与掠夺,亦可镜鉴当今媒体化场域视阈下,网络影评对学术性影评权力分化致其专业权威与功能意义失衡之事实。为摆脱现实困境,学术性影评可从空间、主体、话语等方面寻求突围路径,譬如重构影评场域、重塑主体身份、调适话语惯习等,这对提高学术性影评场域自主性和维持影评文化场的话语秩序深有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石川.“学术道统”的力量——在李少白老师身边的日子[A].丁亚平,陆弘石,高小健.电影史学的维度:李少白学识与人格研究(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262.
[2] 陈林侠.当下中国学术性影评的危机、方法及其目标[J].当代电影,2018(11):28-33.
[3] 周旭.从场域拓展到话语重构——对数字媒介语境下电影批评发展的观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9(3):144-149.
[4]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8.
[5]周旭.由身份对抗走向话语共谋——数字媒介对电影批评主体建构及其话语策略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2):89-96.
[6] [美]大卫·波德维尔.学者与影迷的针锋相对[J].郑炀,译.电影新作,2012(2):34-38.
[7] 马楠楠.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转型与重建[J].中州学刊,2018(9):154-160.
[8] 陶东风.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文化的有机融合[J].文艺研究,2012(4):5-15.
[9] 孙绍谊.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2008(3):33-38.
[10] [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72.
[11] 聂伟.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以沪上影评栏目《光影随行》为分析基点[J].当代电影,2011(2):22-25.
[12] 熊立.电影批评场域的转换与变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4):17-20.
[13]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14] 凌鹤.左翼剧联的影评小组及其他[J].电影艺术,1980(9):59-61+5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高亚林,女,博士研究生; 陈吉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