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阮南燕.英雄塑造与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英雄形象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4):91-96.
 RUAN Nan-yan.Hero Image Portraying and Historical Inheritance of Revolutionary Genes:A Case Study of the Hero Images in the "Seventeen-Year(1949-1966)" Revolutionary History Drama[J].FUTURE COMMUNICATION,2021,(04):91-96.
点击复制

英雄塑造与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英雄形象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1年04期
页码:
91-96
栏目:
影视艺术
出版日期:
2021-08-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Hero Image Portraying and Historical Inheritance of Revolutionary Genes:A Case Study of the Hero Images in the "Seventeen-Year(1949-1966)" Revolutionary History Drama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1)04-0091-06
作者:
阮南燕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RUAN Nan-yan
关键词:
“十七年”话剧 革命英雄 红色基因 历史传承
分类号:
J83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话剧的英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为达成以革命英雄形象传承红色基因、形塑国家形象、弘扬民族精神的创作目的,英雄的塑造按照层层递进的思维逻辑设计:以革命英雄谱系建构红色基因的承载者群像; 以理想化的完美英雄赋予价值引领功能; 以英雄的成长隐喻红色基因的传承。由此昭示革命英雄所承载的红色基因对于传承革命精神、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建设新中国的深刻意义。反思“十七年”话剧英雄塑造的得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光年.总路线指引着新中国戏剧艺术前进的道路[J].剧本,1954(1):73-84.
[2] 李希凡.创造革命英雄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焦点[J].戏剧报,1964(8):31-37.
[3] 顾仲彝.漫谈话剧中新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J].剧本,1960(7):53-56.
[4] [法]古斯塔夫·勒庞.革命心理学[M].佟德志,刘训练,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83.
[5] 刘芝明.歌颂新生的、革命的英雄人物[J].人民戏剧,1951(3):7-12.
[6] 伊兵.话剧的新面貌——在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上的发言[J].戏剧报,1960(5):6-14.
[7] 王一川.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二十世纪小说人物的修辞论阐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6.
[8] [美]E·A·罗斯.社会控制[M].秦志勇,毛永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88.
[9] 颜振奋.谈党的领导形象的创造[J].剧本,1960(7):49-52.
[10]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80.
[11] 陈其通.万水千山[J].剧本,1954(11):9-98.
[12] 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10.
[13]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1-143.
[14] [美]约瑟夫·坎布尔.千面英雄[M].张承漠,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365.
[15]申燕.“十七年”英雄主义戏剧的人物形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86-190.
[16]董健,胡星亮.中国当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9.
[17]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5.
[18]董健.戏剧与时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9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阮南燕,女,副教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