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璇,陈昇.体育全媒体出版产品的构建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9(7):94-97.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85.
[3][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0.
[4]朱志荣.再论意象和意境的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20(2):61-66.
[5]乐玉忠.体育教科书数字教材出版谈[J].科技与出版,2012(8):84-85.
[6]耿相新.从媒介到数字媒体:“四书合一”的出版时代[J].现代出版,2021(1):61-66.
[7]黄文杰.立体化出版,体育图书数字化出版趋势[J].出版广角,2014(6):34-35.
[8]申丹,王亚丽.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
[9][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74-276.
[10]陈德志.隐喻与悖论: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9(9):63-67.
[11]赵萱.试析教育叙事之空间维度[J].教学与管理,2011(19):6-7.
[12]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2.
[13][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9.
[14][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5.
[15][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44-46.
[16]于文谦,杨韵.体育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7-70.
[1]丛挺,史矛.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知识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