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高辛凡.犹太难民流亡上海的政治背景与差异性分析(1933—1945)[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2):37-45.
点击复制

犹太难民流亡上海的政治背景与差异性分析(1933—1945)()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1年02期
页码:
37-45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21-04-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1)02-0037-09
作者:
高辛凡12
1.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241; 2.《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犹太难民 流亡上海 政治背景 差异性
分类号:
K265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1933年自希特勒上台开始,纳粹德国利用欧洲社会反犹思潮,针对犹太人实施了一系列排犹政策,包括没收财产、限制人身自由、驱逐出境等。约50万纳粹统治区的犹太难民在这一时期被迫流亡海外。由于中国上海当时无须入境签证、财产担保和工作证明,对世界各国难民自由开放,因此成为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这场洲际大迁移中,对犹太难民“零门槛”的避难地区。至二战结束前,共计约3万犹太人从纳粹统治区逃至上海,开启流亡生活。二战结束后,几乎所有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都迁离上海,定居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以色列等国家。文章通过与流亡美国的犹太难民群体做比较分析,总结出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总体呈现出流亡人数相对较少、精英比例不高、本土化程度低、战后定居意愿弱等特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郝勇.二战时期犹太难民来沪避难的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4(21):133-134.
[2]王艳红.上海:二战时期欧洲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J].社会观察,2005(12):40-41.
[3]王晓东.犹太人在上海的诺亚方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人上海移民史及在上海的聚居区[J].上海鲁迅研究,2010(4):238-245.
[4]姚虹聿.感谢上海:二战犹太难民追忆[J].检察风云,2019(19):78-80.
[5]赖浩然.苦难中的温暖故事——上海曾接纳三万犹太难民[J].档案时空,2015(11):46-48.
[6]潘光.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犹太民族史上的东方一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3-74.
[7]董莉英.二战时期中国上海的犹太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5):61-64.
[8]李工真.纳粹德国知识难民在美国的失语性问题[J].历史研究,2008(6):167-187.
[9]李工真.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J].历史研究,2005(4):143-164.
[10][美]丽莲·威伦斯.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M].刘握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274.
[11]孟钟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冲突、呈现及其意义[J].现代教学,2015(24):10-1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高辛凡,男,编辑,博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