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J].文学评论,2005(6).
[2]曾臻,吉平.诗歌文本在《二十四城记》中的叙事审美[J].电影文学,2013(18).
[3][苏]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白春仁,顾亚铃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87.
[4]李衍柱.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1(2).
[5]范颖.论互文解构与互文建构[J].中国文学研究,2005(3).
[6]毛凌滢.互文与创造: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7(4).
[7]林庚.盛唐气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2).
[8]郭明玉.论叙事动力的流程和类型[D].江西师范大学,2008:9.
[9][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7.
[10]叶馨.《路边野餐》:时空建构与诗学隐喻[J].创作与评论,2017(16).
[11]夏腊初.论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对意识流小说的关键性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2]王国平.论诗电影[J].当代电影,1985(6).
[13]罗军,辛苗.从叙事文本碎片化叙事看诗歌叙事学碎片化叙事模式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4][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M].陈丽贵,李沁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22.
[1]沈维琼.隐喻的“文本”:电影中的美食[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2):75.
[2]林晓筱.布莱克与“姐妹艺术”
——布莱克经典化过程中的“诗画结合”创作因素[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1):90.
[3]王旭锋.电影中反面角色的剧作功能…[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85.
Wang Xufeng.On the Dramatic Function of Antagonist in Film[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6):85.
[4]李诗语.时间的辩证法——影游融合视野下电影与游戏的连续性问题及其比较[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