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张玲玲,朱旭光,栗青生.刷屏文化:弹幕社群的“同时性”与“想象的共同体”——以网络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弹幕文本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5):42-49.
 Zhang Lingling,Zhu Xuguang & Li Qingsheng.Screen-Brushing Culture: "Simultaneity" and "Imagined Community" of Bullet Screen Community——Take the Bullet Screen Text of the Network Animation "Year Hare Affair" as an Example[J].FUTURE COMMUNICATION,2020,(05):42-49.
点击复制

刷屏文化:弹幕社群的“同时性”与“想象的共同体”——以网络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弹幕文本为例()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0年05期
页码:
42-49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20-10-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creen-Brushing Culture: "Simultaneity" and "Imagined Community" of Bullet Screen Community——Take the Bullet Screen Text of the Network Animation "Year Hare Affair" as an Example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0)05-0042-08
作者:
张玲玲朱旭光栗青生
张玲玲,浙江传媒学院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朱旭光,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栗青生,浙江传媒学院 媒体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Zhang Lingling Zhu Xuguang & Li Qingsheng
关键词:
弹幕 刷屏 想象的共同体 同时性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视域之下,亚文化社群藉由刷屏弹幕在网络时空之中建立了新的“同时性”。通过对网络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弹幕的内容构成、强度与文本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刷屏弹幕文本呈现了用户对于“主我”话语的使用、对于家国情感与文化想象的表达,进而集中呈现了互动式集体意义生产机制。基于“阐释—想象”的媒介二重性,刷屏弹幕凸显了网络社群的集体权力,使意义生产发生“再中心化”,孤立的个体在“齐唱”景观之中联结为“想象的共同体”,共同构建了弹幕亚文化社群的集体生活与“同时性”社会时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百度百科.弹幕[EB/OL].http://www.baike.com/wiki/%E5%BC%B9%E5%B9%95,2019-08-08.
[2]丁依宁.受众的表演与想象弹幕使用族群研究[J].新闻春秋,2015(4).
[3]哔哩哔哩.弹幕礼仪相关[EB/OL].https://www.bilibili.com/blackboard/help.html#弹幕礼仪相关,2019-09-30.
[4]陈一,曹圣琪,王彤.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3(6).
[5]Saito Y.,Isogai Y.,Murayama Y.(2010).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ccumulated Audience's Comments for Video Summar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cs Society,2(3): 88-93.
[6]马志浩.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4(8).
[7] Xu,Y.(2016).The postmodern aesthetic of Chinese online comment cultures,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DOI:2057047316677839.
[8][德]费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9]胡百精.互联网与共同体的进化[J].新闻大学,2016(1).
[10]Abercrombie N.& Longhurst B.(1998).Audiences: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Performance and Imagination.SAGE Publications.
[11][奥地利]赫尔嘉·诺沃特尼.时间:现代与后现代经验[M].金梦兰,张网成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17.
[1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2-33.
[13]吕鹏,徐凡贾.作为杂货店的弹幕池弹幕视频的弹幕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10).
[14][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187-188.
[15]林品.青年亚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向破壁”:“二次元民族主义”的兴起[J].探索与争鸣,2016(2).
[1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性中的自我与社会[M].夏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9.
[17][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6.
[18][美]隆·莱博.思考电视[M].葛忠明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88-161.
[19][美]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郑熙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71,249.
[20]徐红曼.社会时间:一种社会学的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1][美]尼尔·波兹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9-10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胡智锋,邓秋实.弹幕: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延伸[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3):6.
 Hu Zhifeng & Deng Qiushi.Barrage: The Value Extens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om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5):6.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视频供需错配的困局破解及优化治理研究”(17BXW072); 2019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项目“青年网络短视频社群文化认同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19YB06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玲玲,女,讲师,博士。朱旭光,男,教授,博士。栗青生,男,教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