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秋璇.从主持传播角度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主持人被替代的可能性——以新华社“AI合成主播”为例[J].视听,2019(12).
[2]常钦.AI主播,是对手也是帮手[J].青年记者,2019(29).
[3]房晓楠.搜狗“分身术”:AI合成主播背后的秘密[J].机器人产业,2019(2).
[4]邱浩.我是全球第一个被AI“克隆”的中文主播[J].青年记者,2019(10).
[5]牟怡.传播的进化——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人类的交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8.
[6]高贵武.主持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9.
[7]叶昌前.电视节目的人格化主持[J].新闻大学,1999(1).
[8]杜青林.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J].新闻传播,2015(12).
[9]杨钰莹.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J].传媒论坛,2018(21).
[10]沙连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2.
[11][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209.
[12]金元浦.当代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2.
[13]殷融,苏得权,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3(2).
[14][英]罗杰·迪金森,拉马斯瓦米·哈里得拉纳斯,奥尔加·林耐.受众研究读本[M].单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22.
[15]陈力丹.“距离”在传播学中的概念与应用——关于大众传播中关于“距离”的讨论[J].国际新闻界,2009(6).
[16]於春.传播中的离身与具身: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认知交互[J].国际新闻界,2020(5).
[17]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5.
[18]马玉坤.播音主持心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1.
[1]强月新,杨雨凌.人格化: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创新[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2):2.
QIANG Yue-xin & YANG Yu-ling.Personification: 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News Short Video Communication——Take “Anchor Talking Broadcast”as an Example[J].FUTURE COMMUNICATION,20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