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旭光,李雨谏.论影游融合的想象力新美学与想象力消费[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2]车致新.媒介技术话语的谱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26.
[3][美]D.N.罗德维克.电影的虚拟生命[M].华明,华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121.
[4][法]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79.
[5][德]姚斯, 霍拉勃.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 金元浦,周宁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34-392.
[6] 马小茹. 超真实:符号的狂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
[7][法]保罗·维利里奥.消失的美学[M].杨凯麟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48.
[8]郑兴.“速度义肢”“消失的美学”和“知觉后勤学”——保罗·维利里奥的电影论述[J].文艺理论研究,2017(5).
[9]李洋.作为力比多装置的电影——利奥塔的电影哲学评述[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10][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
[1]李诗语.时间的辩证法——影游融合视野下电影与游戏的连续性问题及其比较[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