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郭静.媒介·文艺·社会:副刊属性再探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6):55-60.
点击复制

媒介·文艺·社会:副刊属性再探析()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9年06期
页码:
55-60
栏目:
媒介与社会
出版日期:
2019-1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9)06-0055-06
作者:
郭静
合肥学院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Author(s):
-
关键词:
副刊 属性 媒介 文艺 社会
分类号:
G23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副刊作为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刊载文艺性作品为主要内容。它融报学形态和文学形态于一体,既拥有新闻传播媒介所特有的新闻性、思想性、时代性等特征,也具有文艺作品所蕴含的文学性、知识性、审美性等特征。与此同时,副刊也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记录着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状,是深深嵌入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互融合与渗透。把握好报纸副刊所具有的媒介、文学和社会等多重属性,是保持副刊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200.
[2][加拿大]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4.
[3][加拿大]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3.
[4]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42.
[5]徐芳.中国报纸副刊的逻辑始点及现状点击[J].新闻大学,2002(1).
[6]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12.
[7]钟叔河.周作人文选(1930-1936)[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5:332.
[8]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6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447-448.
[9]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2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204.
[10]孟盈.论媒介与社会关系在发展中的交互促进[J].复旦学报,2010(4).
[11]陈平原.“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
[12]何扬鸣.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3][法]雷吉斯·德布雷.媒介学引论[M].刘文玲,陈卫星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5.
[14]黄天鹏.新闻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光华书局,1930:21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革命与战争语境下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演变研究(1921—1935)”(19CXW00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郭静,女,讲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