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聂欣如.关于“先锋纪录片”的四个问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5):89-95.
 Nie Xinru.Four Questions for Vanguard Documentary[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5):89-95.
点击复制

关于“先锋纪录片”的四个问题()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9年05期
页码:
89-95
栏目:
影视艺术
出版日期:
2019-10-31

文章信息/Info

Title:
Four Questions for Vanguard Documentary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9)05-0089-07
作者:
聂欣如
华东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上海,200240
Author(s):
Nie Xinru
关键词:
纪录片 先锋 实验 影像艺术
分类号:
J95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章针对《当代电影》2018年第11期“纪录片研究”栏目中发表的四篇关于“先锋纪录片”的文章观点提出质疑,指出四文触及到了纪录片理论的一些根本问题,如纪录片是不是纯艺术的作品?纪录片是不是需要社会意义?以及从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之中是否能够推导出“虚构”的可能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纪录片这一事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意]约翰奈斯·艾赫拉特.电影符号学:皮尔斯与电影美学[M].文一茗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214.
[2]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44.
[3][美]A.L.李斯.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M].岳扬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74.
[4][加]威廉·维斯.光和时间的神话——先锋电影视觉美学[M].胡继华,邓子燕,王小晴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5][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2.
[6][荷兰]尤里斯·伊文思.摄影机和我[M].沈善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7]爱娃·霍恩贝格.纪录电影理论:对于萌芽和问题的历史回顾[A].聂欣如.纪录片研究[C].聂欣如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03.
[8][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A].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C].单万里,李恒基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03.
[9][法]罗贝尔·戴斯唐克,尤里斯·伊文思.尤里斯·伊文思,或一种目光记忆[A].王志敏,陈晓云.理论与批评:电影的类型研究[C].胡滨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3-4.
[10][英]布莱恩·温斯顿.纪录片:历史与理论[M].王迟,李莉,项冶译.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214.
[11][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幻想[M].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
[1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严蓓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21.
[1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33.
[14][英]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M].严忠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68-269.
[15][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19.
[16]聂欣如.什么是动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6.
[17][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5.
[18][美]诺埃尔·卡罗尔.非虚构电影与后现代主义怀疑论[A].何春耕译.大卫·波德韦尔、诺埃尔·卡罗尔.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C].麦永雄,柏敬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01.
[19][俄]吉加·维尔托夫.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A].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上册)[C].皇甫一川,李恒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221.
[20][俄]吉加·维尔托夫.从电影眼睛到无线电眼睛[A].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上册)[C].皇甫一川,李恒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227-22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陈一.中国纪录片美学变化的背后——一个批判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1):45.
[2]吴保和,史晓峰.没有神明的圣殿——简谈当代西方宗教纪录片[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5):96.
[3]王伟平.对纪录片解说词的批判话语分析—— 以德国纪录片《知识就是力量——中国新精英》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5):25.
[4]王华.社会现实与纪录影像的艺术再现——论纪录片的美学底线与底线美学[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52.
[5]沙向明.碎片化叙事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的兴起——《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节》的文本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4):94.
[6]王福来,倪祥保.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回顾与检视[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6):72.
[7]余权.商业化视角下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探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6):101.
[8]张 恒,姚 争.真实、现世与自为:媒体泛化语境下纪录片的特质问题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4):61.
 Zhang Heng & Yao Zheng.Reality, Life and Self-reliance: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cumentary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Generaliz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20,(05):61.
[9]聂欣如.关于尼科尔斯纪录片理论的几个问题——基于《纪录片导论》三个版本的研读[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1):97.
[10]聂欣如.纪录片理论与“索引性”之争[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3):114.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聂欣如,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