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艾尔·巴比(Babbie,E.).社会研究方法[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3.
[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
[3]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
[4]魏然.新媒体研究的困境与未来发展方向[J].传播与社会学刊,2015(31).
[5][法]E·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06-113.
[6]黄旦.对传播研究反思的反思——读吴飞、杜骏飞和张涛甫三位学友文章杂感[J].新闻记者,2014(12).
[7]张小强,杜佳汇.中国大陆“新媒体研究”创新的扩散:曲线趋势、关键节点与知识网络[J].国际新闻界,2017(7).
[8][美]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马科夫斯基.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M].李霞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347-348.
[9]吴予敏.功能主义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之审思[J].新闻大学,2012(2).
[10]刘海龙.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两种功能主义[J].新闻大学,2012(2).
[11]张勇锋.经验功能主义:还原、反思与重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9).
[12][美]罗伯特·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660.
[13]刘洋,李喜根.新媒体传播研究及知识增量[J].国际新闻界,2012(8).
[14][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3.
[15]汤姆·斯丹迪奇.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M].林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5.
[16]Park,D.W.,Jankowski,N.W.,&Jones,S.(Eds).The long history of new media[M].NewYork:PeterLang.2011.
[17]Brugger,N.Web historiography and Internet studies: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J].New Media & Society,2013(5).
[18]陈积银,刘颖琪.国外新媒体研究16年发展脉络分析——基于SSCI期刊《New media & society》1999年至2014年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15(6).
[19]毕晓梅.国外新媒体研究溯源[J].国外社会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