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63-67.
[2][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84.
[3]王立,吕堃.母题的产生、识别、命名和定位——文学母题的重新认识与分类之一[J].辽东学院学报,2006(2).
[4]周慧.原型与符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水灾描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美]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1.
[6]张颐武.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7.
[7]林佳.从追寻自由到饱受自由之苦——存在主义哲学自由观视角下的西方文学的“漂泊”母题之流变[J].青海社会科学,2017(4).
[8][瑞士]卡尔·荣格.文学与心理学[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22.
[9][古希腊]荷马.奥德赛[M].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4.
[10][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80.
[11]刘小枫.诗化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218.
[1]俞春放.意义:虚无与再生——电影作为公众空间的日常化行动[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1):80.
[2]王玉玮.身体意象: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叙事策略[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