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瓦尔特·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A].[美]汉娜·阿伦特. 启迪:本雅明文选[C]. 张旭东,王斑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38-239.
[2]张杨. 通往冈仁波齐的路[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197.
[3][美]米尔希·埃利亚德. 神秘主义、巫术与文化风尚[M]. 宋立道,鲁奇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26.
[4]李彬. 中国式上路的旅途治愈与现实书写——中国新近公路电影探析[J]. 电影艺术. 2015(1).
[5]田亦洲. 新中国以来少数民族电影的视角范式及其多重模式景观[J]. 电影评介. 2017(13).
[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14.
[7]沈卫荣. 想象西藏:跨文化视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
[8]壹娱观察. 《冈仁波齐》的成功:站在“朝阳区三十万仁波切”的肩膀上[EB/OL].https://www.huxiu.com/article/203734.html,2017-07-08.
[9][美]马克·波斯特. 第二媒介时代[M]. 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4.
[10][法]让·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