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靖华,王冰雪.论以“中国梦”为价值引擎的影视创作观[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4).
[2]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3.
[3]袁靖华,项仲平.“中国梦”影视研究:历史过往、框架预设与实践互动[J].现代传播,2016(12).
[4]Gorsuch, R.L.(1983).Factor Analysis.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5]黄廓,姜飞.国际主流媒体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对中国国际传播的启示[J].现代传播,2013(2).
[6]袁靖华.文化·审美·产业——论华莱坞电影跨国竞争的三维生态适应性[J].新闻爱好者,2016(6).
[7]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8]黄会林等.2013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报告(下)[J].现代传播,2014(2).
[9]张艳秋,张耀兰.民心相通的媒体路径与建构——对非洲新公共外交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7(5).
[10][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人民深层倾向的反映[A].李恒基译.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C].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