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袁靖华,周杭.“中国梦”影视在外籍观众群的传播与接受[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2):120-124.
点击复制

“中国梦”影视在外籍观众群的传播与接受()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8年02期
页码:
120-124
栏目:
影视思维
出版日期:
2018-04-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8)02-0120-05
作者:
袁靖华周杭
袁靖华,浙江传媒学院 戏剧影视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18;周杭,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中国梦”影视 跨国传播 中国精神 文化价值
分类号:
J992.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章调研了外籍观众对“中国梦”影视的收视情况,重点分析了他们的观影渠道、观影内容、观影动机、观影障碍,对“中国梦”的理解,对中国影视文化符号、价值观念、形象建构等的认知,进而从传播渠道、故事策略、文化包容、价值认同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破题思路。中国社会从贫穷落后转为繁荣富强的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精神,对世界上绝大多数正致力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梦”影视应站在接受者主体立场,从消除理解和接受的障碍、讲述触动外籍观众心灵的当代中国故事破题,巧妙抒写让世界听得懂、看明白、有好感,进而“心向往”的“中国梦”,帮助世人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袁靖华,王冰雪.论以“中国梦”为价值引擎的影视创作观[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4).
[2]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3.
[3]袁靖华,项仲平.“中国梦”影视研究:历史过往、框架预设与实践互动[J].现代传播,2016(12).
[4]Gorsuch, R.L.(1983).Factor Analysis.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5]黄廓,姜飞.国际主流媒体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对中国国际传播的启示[J].现代传播,2013(2).
[6]袁靖华.文化·审美·产业——论华莱坞电影跨国竞争的三维生态适应性[J].新闻爱好者,2016(6).
[7]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8]黄会林等.2013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报告(下)[J].现代传播,2014(2).
[9]张艳秋,张耀兰.民心相通的媒体路径与建构——对非洲新公共外交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7(5).
[10][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人民深层倾向的反映[A].李恒基译.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C].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31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梦'影视创作与传播策略研究”(15ZD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袁靖华,女,教授,博士。周杭,女,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