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凌达,苏小平.媒体融合时代的“快新闻”与“慢新闻”[J].中国记者,2015(06):111.
[2]林纬.慢新闻:概念界定、实践模式与生活美学指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2):4.
[3]丁柏铨.深度报道:概念辨析及深度探源[J].新闻记者,2014(10):73.
[4]史安斌.“慢新闻”缘何有机会火起来[N].人民日报,2017-06-26.
[5]林晖,胡蝶.“慢报道”: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J].新闻大学,2013(02):48.
[6]高海英.当下新闻缘何“唯快不破”[J].青年记者,2015(05):21.
[7][美]克莱·舍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M].胡泳,哈丽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
[8]陈敏,张晓纯.告别“黄金时代”——对52位传统媒体人离职告白的内容分析[J].新闻记者,2016(02):16.
[9]杨雨丹.新闻惯习的生产与产生——惯习视角下的新闻生产[J].国际新闻界,2009(11):51.
[10]任悦.1416摄影辞典[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73.
[11]王向令.行走不止的“拾穗者”——陈庆港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3(03):50.
[12][英]卢塞尔·米勒.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南摄影师[M].徐家树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8.
[13]吴星星,靖鸣.传统的传播介质如何做好内容[J].新闻与写作,2017(02):50.
[14][美]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的真实面孔——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寻找“真新闻”[J].新闻记者,2015(05):75.
[15]李楠.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296.
[1]林玮.慢新闻:概念界定、实践模式与生活美学指向[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1):2.
Lin Wei.Slow Journalism: Concept Definition, Practice Mode and Everyday Life Aesthetic Orient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1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