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苏东晓.《春蚕》:民俗的文学展示[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3):71-72.
 Su Dongxiao.The Silkworm in Spring: The Literary Presentation of Folk Cultur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3):71-72.
点击复制

《春蚕》:民俗的文学展示()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5年03期
页码:
71-72
栏目:
茅盾研究
出版日期:
2015-08-19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he Silkworm in Spring: The Literary Presentation of Folk Culture
作者:
苏东晓
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浙江 杭州,314500
Author(s):
Su Dongxiao
关键词:
《春蚕》 民俗 民俗展示 文学化生存
分类号:
I207.4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某些民俗在时间的流逝下再难以现实化,而民俗学与文学创作相融合也许可以为那些可能流逝的民俗实现文学化生存提供启迪。茅盾的《春蚕》将蚕事的整套程序与故事的情节进展高度结合、将蚕事仪式和禁忌中的凝重与故事的氛围高度结合,并且运用方言俚语还原蚕事原生态状貌,向我们提供了民俗的文学展示技巧和可能。但是,茅盾《春蚕》中的民俗展示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仅是现代读者面向民俗时的多元情感需求中的若干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勤建.民俗学研究述评 [J].新华文摘,1985( 5).
[2]沈雁冰.觉悟[N].民国日报(副刊),1921-05-31.
[3]茅盾.茅盾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208.
[4]鲁迅.鲁迅杂文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748.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1.
[6]沈雁冰.小说研究ABC[M].上海:世界书局,1928:114.
[7]茅盾.关于乡土文学[J].文学(第6卷第2期),1936(2).
[8]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30.
[9]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A].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28.
[10]茅盾.茅盾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3.
[11]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330.
[12]茅盾.我怎样写《春蚕》[A].茅盾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31.
[13]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苏东晓,女,副教授,文学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