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gers E MDiffusion of Innovation (4th Edition)[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5
[2]张明新,韦路.移动电话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10
[3]杨伯溆.电子媒体的扩散与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金兼斌.我国城市家庭的上网意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李秀珠.台湾有线电视采用者及采用过程之研究:检视有线电视早期传布及晚期传布之差异[J].新闻学研究,2004(78):71-106
[6]韦路,李贞芳.数字电视在中国大陆的采用——一个结构方程模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2):58-69
[7]周旋.论微博客的新媒体特征[J].新闻传播,2010(3):45
[8]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4):85-88
[9]占自华.微博研究评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7
[10]季峰从“创新扩散论”看“流行”[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6-90
[1]张爱凤.新媒介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的转向
——从微博热点事件看“微观政治”的影响[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6):16.
[2]杨娜.网络自媒体缔造公共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129.
[3]李新祥 林吉.论微博段子手的失范及对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60.
Li Xinxiang & Lin Ji(0).On the Anomie of Micro-blog's Joke-writer and Counter Measure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2):60.
[4]郜书锴 苏 柳.微博舆论场: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6):30.
Gao Shukai & Su Liu.Micro-blogging as a Public Opinion Field:
Conditions Analysis and Public Governanc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