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张爱凤.新媒介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的转向 ——从微博热点事件看“微观政治”的影响[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6):16-20.
点击复制

新媒介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的转向 ——从微博热点事件看“微观政治”的影响()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2年06期
页码:
16-20
栏目:
传播批判理论与当地中国
出版日期:
2012-12-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张爱凤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225002
Author(s):
-
关键词:
微博宏观政治微观政治
分类号:
G206.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当前中国媒体中存在两种政治:传统主流媒体表达的“宏观政治”和以微博代表的网络自媒体表达的“微观政治”。微观政治与宏观政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考察的对象是镶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文化权力关系而非宏观的国家权力、政党权力、阶级权力等关系。微观政治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不涉及暴力,是一种微观政治意识和社会变革要求的文化批评,是一种相对平和的柔性政治。微博空间的微观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宏观社会政治的走向,如释放社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职能转化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政府要认识到微博空间的微观政治对于宏观社会政治的合理和完善不乏补偏救弊作用,能对宏观政治的改良和进步起到平衡和牵制的作用。但微观政治的实行也必须是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在为社会整体性变革的斗争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 朱光磊政治学概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绪论6
[3]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3
[4] 童兵官方民间舆论场异同剖析[N]人民论坛,2012-05-01 (04)
[5] 姚文放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J]文学评论,2011(3):17-25
[6] 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3
[7] 姚文放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J]江苏社会科学,2011(2):160-169
[8] 匡萍 600万尘肺病人挣扎死亡线 记者发起公益行动[EB/OL] http://newssinacomcn/s/2012-06-10/085924567265shtml
[9] 微博围观改变中国[EB/OL]http://wwwpsychcncom/psylife/201102/1050048923shtml
[10]范永康超越后现代文化政治—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的后期走向及其启示[J]东方丛刊,2010(2):135-14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胡雨濛.大学生与父母微博认知采纳的 创新扩散研究:亲子网络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36.
[2]杨娜.网络自媒体缔造公共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129.
[3]李新祥 林吉.论微博段子手的失范及对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60.
 Li Xinxiang & Lin Ji(0).On the Anomie of Micro-blog's Joke-writer and Counter Measure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6):60.
[4]郜书锴 苏 柳.微博舆论场: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6):30.
 Gao Shukai & Su Liu.Micro-blogging as a Public Opinion Field: Conditions Analysis and Public Governanc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6):30.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张爱凤,女,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后。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