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黎明“焦点现象”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
[2]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1
[3]涂光晋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J]中国记者,1999(9):42
[4]符建湘新闻评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211
[5]杨新敏新闻评论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76
[6]贾奎林,张雪娜新闻评论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0
[7]韩立新新闻评论学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151
[8]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28
[9]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1-273
[10]李法宝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281
[11]仲富兰广播电视新闻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6
[12]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新闻奖作品选:2003年度?第十四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32-438
[13]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新闻奖作品选:2000年第十一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01-108
[14]赵凌萱电视评论应求深求广[J]记者摇篮,2008(10):46
[15]张洁,吴征调查《新闻调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16
[16]《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编委会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102
[17]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256
[18]赵玉明,王福顺广播电视辞典[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07
[19]胡文龙,秦珪,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89
[20]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485
[21]郭镇之,赵丽芳聚焦《焦点访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80
[22]郭秀媛《焦点访谈》:CCTV改革的新景观[J]新闻战线,1994(6):44-45
[23]李争艳注视焦点的眼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纪事[J]世纪行,1994(9):18-29
[24]陈先昆窗口·场所·讲坛——《焦点访谈》评说[J]新闻与写作,1994(10):36
[25]梁天明:《焦点访谈》:新闻评论的新热点[J],电影评介,1994,12(15):13
[26]李淑兰探寻电视评论的规律与特点——由《焦点访谈》引发的思考[J]电视研究,1995(3):35-37
[27]樊玉媛学习《焦点访谈》加强电视评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5(7):64-65
[28]李文明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焦点访谈》解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4
[29]孙宝国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