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洪长晖.《赛德克·巴莱》对族群记忆的重构与困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5):1-4.
点击复制

《赛德克·巴莱》对族群记忆的重构与困难()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2年05期
页码:
1-4
栏目:
政治传播研究
出版日期:
2012-10-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洪长晖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Author(s):
-
关键词:
族群记忆建构社会记忆认同主体悖论
分类号:
J905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号称是台湾第一部民族史诗电影。电影所反映的是著名的“雾社”事件,围绕这一事件,以往的叙述和各种仪式性实践已经形成了固化,同时也是偏执的社会记忆,这种社会记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确认他者,以促进和完成台湾社会的自我认同。但是,台湾自解禁以来,社会认同日趋多元化,这也为像类似“雾社事件”这样的历史事实提供了重述的可能。在此意义上,《赛德克·巴莱》就应当被视为台湾社会对族群记忆重构的一次努力,一次全新实践。然而,由于电影所反映事件本身的限制,认同确认的主体却指向不明,导致影像叙述与认同主体的悖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0
[2]王甫昌当代台湾的族群想象[M]台北:台湾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3:10
[3]陈其南台湾本土意识的形成及其含义[A]黄康显近代台湾的社会发展与民族意识[C]香港:香港中华书局,1987:92
[4]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9
[5] 魏德圣,王华震用电影直视历史[J]收获,2012(3)
[6]陈美霞雾社事件:悲剧英雄的悲怆史诗——评台湾原住民历史剧《风中绯樱》[J]艺苑,2012(1):69
[7]沈慧平当代台湾的族群想象与族群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2010(1):30
[8]迈克尔·费希尔族群与关于记忆的后现代艺术[A]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4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洪长晖,男,讲师,传播学博士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