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韩琛.重估新世纪中国电影的文化主体性[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3):61-66.
点击复制

重估新世纪中国电影的文化主体性()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2年03期
页码:
61-66
栏目:
影视文化
出版日期:
2012-06-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韩琛
青岛大学文学院影视系,山东青岛,266071
Author(s):
-
关键词:
中国式大片资本化景观社会去政治化文化主体性
分类号:
J905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历经三十余年的市场化转型,新世纪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一种资本化、景观化、好莱坞化的大片生产模式,塑造了中国电影崛起世界的文化想象。不过,新世纪中国电影去政治化的市场化过程充满争议,商业成功与价值失落、产业转型与结构断裂、民族意识与后殖民性交叉互现,导致其文化认同的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反向的电影生产和电影批评实践。追溯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人民性和历史性,反思“唯市场论”的电影发展模式,借鉴批判现实主义的左翼电影话语,是重估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主流价值和文化主体性的崭新向度。其意识形态内涵是:在经历了激进市场化过程中的价值震荡之后,中国电影话语正在形成新的主体性叙事、结构性平衡和现代性想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任安第三次转型的国家电影[J]电影艺术,2008(1):10
[2] 朱日昆,万小刚著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57
[3]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9
[4] [美]劳拉·穆尔维恋物与好奇[M]钟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9
[5] 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J]开放时代,2007(2):5-41
[6] 王一川茫然失措中生存竞争——《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J]当代电影,1990(1):43-51
[7] 胡克建构现实社会型主流大片电影观念[J]当代电影,2008(2):10-14
[8] 戴锦华雾中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5
[9] 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1):129-148
[10] 邵牧君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J]电影艺术,1996(2):4-5
[11] 舒湮电影的“轮回”——纪念左翼电影运动六十周年[J]新文学史料,1994(1):72-93
[12] 赵实坚持正确导向 推动全面创新 更加自觉主动地促进电影创作大繁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中国电影创作大繁荣座谈会”上的讲话[J]当代电影,2008(1):4-9
[13] 尘无中国电影之路[J]明星月报,1933(1,2)
[14] 舒湮中国电影的本质问题[A]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C]伊明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641
[15]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85
[16]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韩琛,男,副教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