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潘祥辉.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5):59-68.
点击复制

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1年05期
页码:
59-68
栏目:
探索与争鸣
出版日期:
2011-10-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苏联解体传播失灵说舆论失控说媒介制度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苏联解体有多种原因,“公开化”与“媒体的解冻”是其重要因素。但苏联解体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是由于苏联的“媒介催化”或“舆论失控”所致,相反,苏联的解体是长期信息封锁、传播扭曲所造成的。将苏联解体归之于“舆论失控”,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严密的舆论控制对苏联解体造成的影响。新闻传播的确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不过不是由于“舆论失控”,而是由于系统性的传播失灵。传播失灵导致了苏联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被严重透支,为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改革培养了潜在的支持者。在传播失灵的作用下,苏联社会表面光鲜,深层的社会矛盾却被掩盖,以致苏联社会脆弱得不堪一击。经常性的传播失灵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直接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俄]БН米罗诺夫·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J]孙岩译西伯利亚研究,2006(3):74-78
[2]赵强舆论失控:苏联解体的催化剂[J]学习月刊,2011(1):53-54
[3]李宏苏联解体的传媒因素及其教训[J]现代传播,2011(4)30-33
[4]潘正祥,尹中南苏联解体的舆论因素[J]江淮论坛,2011(3):132-135
[5][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M]杨红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414
[6]秦晖,金雁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社会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的对话[J]社会科学论坛,2002(3):20-32
[7][俄]瓦季姆·梅德韦杰夫改革曾有成功的机会[A]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20年之后的评说[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3-17
[8]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48
[9]杨春华,星华同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497
[10][英]约翰·埃尔德里奇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M]张威,邓天颖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1
[11]邱志华苏联新闻改革概况[J]国际观察,1988(4):15-18
[12]曹宏亮走向开放——苏联新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新闻实践,1988(4):46-47
[13]张丹《真理报》的历史变迁和经验教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3):123-127
[14][俄]德米特里·福尔曼人文科学工作者眼中的戈尔巴乔夫[A]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20年之后的评说[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92
[15]周尚文苏共执政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27
[16]潘祥辉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失灵”现象的组织社会学分析——以中国及前苏联为例[J]新闻学研究,2011(7):269-306
[17]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220
[18]安立志组装典型斯达汉诺夫[J]同舟共济,2008(8):55-56
[19]张允若对苏联新闻业的历史反思[J]国际新闻界,1997(5):45-48
[20][俄]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1945—1991[M]徐锦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6
[21][俄]阿法纳西耶夫《真理报》总编辑沉浮录[M]贾泽林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167-210
[22]列宁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54-155
[23]马龙闪苏联的书报检查制度及其对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J]俄罗斯研究,2004(2):51-58
[24]张旭昆制度演化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5][法]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39
[26][俄]阿纳托利·阿达米申这美好的三年[A]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20年之后的评说[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90-191
[27]王伟光,王怀超社会主义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7-138
[28]蓝英年劳动英雄斯达汉诺夫[J]雨花,2008(7):31-33
[29][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M]徐葵,张达楠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03
[30]郭永胜发出不同的声音: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A]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C]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71
[31][俄]罗伊·麦德维杰夫苏联持不同政见论文选编[Z]北京:外文出版局,1980:279
[32]金雁“真空罩”下:1920—1930年的苏联[J]炎黄春秋,2007(9):64-66
[33][苏]罗伊·麦德韦杰夫论社会主义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43
[34][俄]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41
[35][美]小杰克·F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783
[36]李赛可,陈卓苏联书报检查制度与苏联剧变[J]青年记者,2007(6):69-7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9YJC860029)及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之江青年学者项目《转型社会的媒介寻祖与政府规制研究》的研究成果。① 在这些观点中,有的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原因,如“和平演变说”,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有的归结于苏联领导人的原因,“斯大林模式说”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与此类似的是“戈尔巴乔夫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改革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与此类似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