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urgen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Massachusetts: MIT Press,1987214
[2]施袁喜编译 美国文化简史:19—20世纪美国转折时期的巨变[M] 北京:中编译出版社,2006:79
[3]毛信德 美国小说发展史[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19
[4]莎士比亚全集[M] 朱生豪,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87
[5]李文俊主编 福克纳评论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6]李文俊 福克纳评传[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49
[7]刘北成编著 福柯思想肖像[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8
[8]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6-7
[9]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时间的种子[M]王逢振,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93
[10]苏珊·桑塔格 疾病的隐喻[M] 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0
[11]Bowling Lawrence Edward, William Faulkner: the importance of love in William Faulkner Four Decades of criticism, ed Linda Welshimer Wagner,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3:110
[12]李文俊 福克纳传[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153-154
[13]余虹 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0-91
[1]陈一.中国纪录片美学变化的背后——一个批判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1):45.